在經歷2012年發展“冰凍期”后,中國木工機械制造業在2013、2014兩年獲得發展新機。在行業進入轉型升級期,應該做些什么呢?9日,首屆中國木工機床行業發展高峰論壇在順德進行。有與會嘉賓稱可以學習臺灣、意大利開發模式,建立由幾十家生產同類產品的中小型企業支撐的技術研究中心。
木工機械要從“電氣時代”進入“數控時代”
“2011年下半年,行業由高速增長轉入中低速增長期,2012年木工行業總產值增長率降到了十年來最低點,不過2013年有的企業工業總產值比同期增長52%,今年全國行業的增長速度也大體與去年相同。”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木工機床分會負責人表示,國內木工機床行業至少有327種數控木工機床,但是面對全球各大木工機械生產巨頭競爭,只有主動接受調整,對關鍵技術進行攻堅,方才有希望。
“木工機械產業要發展一定是依賴木材工業需求,比如我國木地板行業雖然起步晚,但是現在年生產規模約7億平方米,生產量、出口量與消費量已經是世界首位。但是現在歐盟《原產國標簽法》,日本的產品質量認證、美國環保局對硬木膠合板要求等一系列新條款,把我們很多低劣的木制產品擋在了外面。”中國林產工業協會錢小瑜坦言,包括順德在內的國內木工機械必須實現在木工機械產品里展現“綠色化”、“信息化”等要素。
如何度過攻堅克難期,與會專家都提到木工機械要從“電氣時代”走入“數控時代”。作為中國木工機械重鎮的順德倫教街道為了完成“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”戰略部署,也在探討如何挖掘自身潛力,適應產業變革。
數十家中小企業可以養活一個“智庫”
“我個人認為順德應該學習臺灣、意大利的開發模式,建立幾十家生產同類產品的中小型企業支撐的技術研究中心。”東北林業大學林業與木工機械工程技術中心馬巖教授表示,單獨的中小企業是養活不了具有移植設計能力的設計隊伍的,不可能聘用具有開拓精神和水平的工程師。
“相似產品結構的幾家企業買一臺進口設備進行測繪和移植設計,圖紙、專利幾家共享,設計部門移植創新出各家需要的圖紙,游離在這個集團之外的企業與大學和研究所建立協作關系,完成自己的產品結構調整。”馬巖稱,順德倫教應該首先建立這樣的企業集團,通過企業協會和集團協調各家企業產品結構調整。
記者從倫教街道獲悉,現階段為了推動機械行業創新體系建設,倫教先后成立多個公共服務平臺,如“倫教木工機械數控技術創新服務中心”、“木工機械數控技術研發平臺”等,截至目前,倫教機械行業研發的新型數控木工機械獲專利授權超過10項,并已形成產品推出市場。